我院“六度燃薪”实践团赴金寨开展 “从星火到薪火的温度传递”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庄丽娜 摄影:庄丽娜 图片作者:“六度燃薪”团队-庄丽娜、杨会康、赵国良、倪增巽、范珈瑞、李仕伟; 大湾村花石实验学校汪啸、汪达建(汪啸父亲);金寨金江实验小学四年级周儒茉 审核:李婕 马平 更新时间:2025-08-13点击次数:次来源: 作者:庄丽娜 字号:T|T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7月11日至13日,我院“六度燃薪”实践团赴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开展“星火燎原·新火炽燃·薪火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三路贯通”实践模式为主线,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访谈典型人物、开展实地调研等形式,将“过去的红色之路、现在的振兴之路、未来的传承之路”串联起来,旨在鼓励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传承大别山红色精神、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体悟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一、星火燎原: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革命之路
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团队首创"三火三路"实践模式:以"星火"追溯红色历史,以"新火"见证乡村振兴,以"薪火"培育未来力量。队员们先后走访了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纪念堂、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等红色教育基地,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在红军纪念堂,大学生赵国良与红领巾讲解员周儒茉亲切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讲好红色故事。
![5U9H1JCJKCZELP{_~T{(]KY](/DFS//file/2025/08/13/20250813181107003gfygxi.png)
二、新火炽燃:见证乡村振兴,感悟时代之变
实践团深入大湾村开展调研,走访了退伍老兵汪能保和"板凳会议"见证者陈泽申。汪能保老人向队员们展示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他亲切握手的珍贵照片,讲述了自己从贫困到脱贫的感人经历。在陈泽申家的小院里,几条普通的板凳见证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共商脱贫大计的历史性时刻,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档案"。

三、薪火传承:播撒红色故事,续写青春华章
团队还采访了返乡青年教师汪啸,了解乡村教育的发展变化。汪啸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振兴,让山里孩子看到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的使命。"实践团计划建立"南林机电-金寨大湾村"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并邀请红领巾讲解员周儒茉到校分享红色故事。


四、温度传递:传承红色基因,共筑振兴之梦
此次活动共制作乡村振兴纪录片1集、微视频6集、明信片10张。队员们表示,通过实践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落实到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中。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专业实践+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六度燃薪"实践团的金寨之行,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队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传承好红色基因,用专业所学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