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位:对标“新工科”,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对“机电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人才的需求,建成具有林业特色和优势的一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从事机电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经济、安全和环保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历史沿革: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缘于学校1995年举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2002年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机械电子工程”方向,2012年正式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机械类重点专业,2013年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机械动力类)教育联盟专业,2016年本专业支撑的“机械工程”一级博士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9年专业获评江苏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2020年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二期建设点,2021年专业获批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专业入选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同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科教评价网2022-2023年排名11/297。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以及机械电子工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人文科学素养、工程应用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控制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预期毕业五年左右的毕业生在道德修养、知识基础、工程能力、职业素养和自我发展等五个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2.知识基础:具备解决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分析研究能力以及较宽广的知识储备。
3.工程能力:能够运用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工程实践经验,借助现代工具,解决机械电子工程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4.职业素养: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5.自我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能力,能够应对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变化,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专业优势:依托学校“林业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和“机械工程”省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坚持“数控机床、机器人、林业智能装备”人才培养方向,以“多元协同、校企融合、特色发展、国际视野”为理念,培养服务国家农林及通用机械行业需求和支撑江苏省制造大省经济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本专业支撑的“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在本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深造。专业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1个,国家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等,在同行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